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锦衣杀第111节(2 / 2)


  如果不是在陆珩身边待久了,哪怕面对信任的人也要试探一二,她不会这么快逃脱。如果真被他们带到楼下,等待她的,可能就不是两个人了。

  陆珩叹气,她总有能耐拿捏他的软肋,像是天生来克他的。陆珩抱着王言卿坐好,说:“是我轻敌了。显然,我远远低估了朝廷被渗透的情况,我原以为只是文官养寇不战,如今看来,锦衣卫内也烂了一大片。”

  “是谁?”

  “南京锦衣卫。”陆珩叹气道,“他们之前好歹还借海盗的手,如今,连皮都不披了。这里本就是苏州卫的联络点,受应天府管辖。南京那边的人借着地利,暗暗往客栈中插人。我带来的人是从各营抽调来的精英,彼此之间并不熟悉,哪怕内部身份盘查再严密,也不可能每次见面都检查令牌。何况,南京锦衣卫虽是一帮酒囊饭袋,毕竟也是锦衣卫,熟悉内部流程。自己人使绊子,实在是防不胜防。”

  “可是你现在找到他们了。”王言卿道,“他们动作越大,你才能越快揪出他们,不是吗?”

  这也是陆珩明知道今日有诈依然还要入局的原因。只有他亲自作饵,诈出来越多人,将来战场上才能尽量少死人。

  军人不怕战亡,但怕的是死亡毫无意义,仅成为当权者交易的一个数字。

  他们两人说话时,外面突兀地响起敲门声。有人在门外禀报道:“都督,刚才那群歌姬求见。”

  陆珩意外地挑了下眉:“她们竟然还没走?什么事?”

  “为首那个女子说是机密,只能告诉都督一人。”

  刚经历了一系列惊魂,突然听到有人要单独见他,正常人肯定不敢冒险了。但陆珩却很平静,他站起身,说:“叫她进来吧。”

  玉钟进屋后,没有看周边摆设,立刻跪下行礼。一袭衣角停在她上首,旁边依偎着一截女子裙裾,裙阑很眼熟,但底下的鞋已经换了。

  玉钟收回视线,深深叩拜道:“民女参见都督。”

  “何事?”

  “听说大人要查和倭寇勾结的官员。”玉钟额头抵在地上,眼睛睁着,里面的光清醒又疯狂,“民女愿为大人效犬马之劳。”

  上首没回应,片刻后,男子雍容的声音缓缓扬起:“就凭你?”

  “民女沦落风尘,自知命贱,不敢妄言。”玉钟伏在地上,脊背纤细似蒲草,却笔直挺着,有一种野火烧不尽的坚韧感,“但正是因为民女身在风尘,经常出入风月场所,所以官老爷们谈话时不会避着我。我知道很多官员的秘密。”

  ·

  朱毓秀在黑暗中奔跑,她记得她要去救什么人,再晚了就来不及了,可是她却找不到出口。她跑了许久,突然失足摔倒,她不断向下坠落,心中绝望至极。

  完了,她赶不上了。

  朱毓秀被坠落感惊醒,她猛地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头痛欲裂,浑身高烧,嗓子像被钢刀割裂。

  她盯着床帐看了很久,怔怔地抬手去碰额头,却摸到厚厚的纱布。她还活着,是谁救了她?

  朱毓秀虽然醒来了,但她被泼了好几盆水,头又撞伤了,数病并发,变成来势汹汹的高烧。她烧了好几天,第四天早上才终于能自己坐起来。

  朱毓秀养病期间,陆陆续续得知了她昏迷后的事。七夕那天陆珩的人发现她失踪后,立刻全城搜索,但苏州的船数以千计,而且随着河道四处漂流,茫茫人海,谁知道朱毓秀被藏到哪一条船上?

  最后,还是他们截获了飞鸽,靠飞鸽引路才终于找到朱毓秀。幸好发现的及时,朱毓秀才捡回一条命。

  然而朱祖母,却再无法回来了。

  得知朱毓秀好转后,王言卿亲自来客房看望她。朱毓秀脸色比前几日好转很多,精神却萎靡不振,靠在床上不怎么说话。

  王言卿已经知道那天发生了什么,她内心叹息,劝慰道:“朱婆婆宁死不屈,自尽明志,无愧忠烈之名。朱婆婆、朱大人为他们心中的朗朗日月而死,他们这样做,肯定希望你能好好活着,你可不要辜负婆婆和朱大人的苦心啊。”

  朱毓秀听到这些话,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王言卿没有说多余的话,默默陪着她。等朱毓秀哭完了,情绪差不多稳定下来,王言卿说道:“陆珩说他不方便过来,托我向你道声抱歉,抱歉那日没及时发现内应,害你和朱婆婆遭受残戮。另外,他还让我说一声多谢。”

  当日在船上,朱毓秀宁死不肯透露和倭寇勾结的官员名单,黑衣女子怎么审问都无果,怒得气急败坏。他们不知道,其实压根就没有名单。

  在朱家,陆珩私下问朱毓秀朱纨可否留下名单时,朱毓秀惊讶了一下,随即摇头,说没见父亲提过。之后陆珩就没有再问了,可是朱毓秀被人掳走时,对方却急于逼问出名单的下落。

  朱毓秀意外至极,很快意识到,这是陆珩的计策。

  陆珩用一份不存在的名单,引得许多大鱼惴惴不安,纷纷浮上水面。如果这时候朱毓秀透露出压根没有所谓名单,那真正和倭寇交易的高官马上就会缩回暗处,再难觅踪,陆珩的计划也会功亏一篑。所以,朱毓秀咬着牙说不知道,看似是拒不坦白,其实,是默认了名单的存在。

  黑衣女子一看,越发确定是朱毓秀把名单给了陆珩,因此下手越发狠辣,连朱祖母都牵连其中。

  一首亡命辞,浸透了三代人的血。

  王言卿静静离开,留朱毓秀一人静养。她出来后,在门口遇到了陆珩。

  陆珩似乎一直等在这里,低声问:“她好点了吗?”

  王言卿摇头:“我问过郎中,她额头上的伤没有大碍,发高烧也是急火攻心。真正厉害的是心病。”

  陆珩叹气,发生了这种事情,只能靠她自己慢慢走出来了。陆珩陪着王言卿回房,路上依然难以释怀:“是我擅自将她们扯入其中,她们本就是功臣遗属,却还要经受这等折磨,我难辞其咎。”

  王言卿肃着脸,郑重道:“朱纨大人自己写绝命书,慷慨赴死,朱婆婆一头撞死柱前,也不肯向那些人低头。他们如此刚义,你反而更该将你的计划推行到底。只有肃清官场,铲除倭寇,还沿海百姓安宁,才是真正为朱家满门忠烈伸冤。”

  陆珩沉默。在这种时候,王言卿什么都不说,只是静静陪着他。两人回到房间,进门时,王言卿问:“你为何要让我向朱毓秀道谢?”

  道歉她能理解,但道谢从何说起?

  陆珩没正面回答,反而问:“如果你是掌管多省军务的总督,察觉身边人对倭寇态度暧昧,你会将怀疑对象写在一个名单上吗?”

  王言卿代入想了想,很坚决地摇头:“不会。”

  总督之位多么危险,稍有行差踏错就万劫不复,怎么能自己埋祸患呢?他若是能清除内奸,名单自在他脑子里,若连他都无能为力,那为什么要留下一张单子,给家人引祸?

  陆珩说道:“所以,根本没有所谓的和倭寇勾结的官员名单。我在朱家询问朱毓秀,本是试着问一下,得知没有,也并不失望。但我之后审问伍章时,却故意说我掌握了名单。如果后面有人来暗杀我,那顺藤摸瓜,就能知道谁是内鬼。”

  天底下没有靠一份名单就能铲除内奸的捷径,无论他身边的鬼还是朝廷中的鬼,都要靠陆珩的经验和直觉,自己一个个找出来。

  陆珩说到这里,讽刺地笑了声:“我本是胡编乱造,没想到,却真诈出来一份名单。”

  看看七夕那天是谁按捺不住下杀手,是谁偷偷给对方行方便,是谁隔岸观火装聋作哑,大概就能猜出来内鬼在哪里。再结合玉钟补充的信息,陆珩心中很快就有了章法。

  七夕那天,陆珩当场绑了好几个官员,苏州知府、苏州同知余晓等人都被他捆起来,切断了和外界的联系。换成旁人,肯定会被人狠狠参一本,但他是陆珩,真正拥有先斩后奏的权力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