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2节(2 / 2)


  喻润确实没有走远,有了喻泽的叮嘱,孔安槐走的时候特意留意了一下四周能坐人的地方,出了小区还没到公交车站的时候,孔安槐就看到喻润一个人背着包坐在马路牙子上。

  头发很长,遮住了半张脸。

  孔安槐事后回忆起来,似乎就是这一刻开始,她就再也无法拒绝低着头的喻润。

  这和说话说了一半就跑的喻泽留下的可怜人设,有很大的关系。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寂寥的蹲在墙边:女主话太少了简直不像人

  跟着蹲过来的喻润:我喜欢

  作者:……

  ☆、第十四章

  孔安槐和喻润只见过一次面,有过两次眼神交流几乎没有说过话。

  喻泽给她的这个任务很有些艰巨,孔安槐站在原地深吸了好几口气才走近喻润,为了缓和气氛,她甚至下意识的走得很轻快。

  完全不符合她平时话很少五官很冷的设定。

  所以当喻润抬起头,看到站在他面前努力散发阳光笑容的孔安槐的时候,呆了一呆,然后嫌弃的皱皱眉。

  喻泽总共交代了两件事,看看喻润有没有受伤以及给他钱让他去吃饭。

  为了完成第一件事,孔安槐眯着自己有些近视的眼睛把喻润从头到尾打量了一遍,冬□□服穿的厚实,哪怕被摔破的碗的碎片溅到身上应该也不会受伤,喻润负气出门的时候没有穿外套,所以孔安槐粗略判断了一下,受伤没有,但是应该是冷的。

  冻得脸都有点发白。

  她的外套自然是不能脱给他穿的,毕竟两人没那么熟,女孩子的外套喻润也穿不下。

  孔安槐思考了一下,脱下围巾手套递了过去。

  因为怕冷,她围巾很大,撑开了能做披肩用,手套也是那种里面带绒的厚无指手套,颜色很中性,全是灰色的。

  孔安槐觉得挺满意,递过去的时候脸上带着如释重负的笑。

  喻润却是一幅被雷得不轻的表情,张了张嘴,又张了张嘴才问出声:“这什么意思?”

  叛逆少年应该都好面子,过完年已经二十二岁的孔安槐完全没意识到喻润和喻泽是一样大的,实际年龄都比她大两岁。

  她觉得直接说怕你冷一定会遭到喻润的拒绝,所以用平时郑雁青看的小说里的善良女主的语气,非常体贴非常温柔非常不在乎的说了一句:“我怕热,这个就给你了。”

  “……”原本表情阴郁的喻润嘴角抽动了一下,终于抬起眼上下打量了一下孔安槐。

  他对这个女孩有印象,那一场混乱中个子最高最冷静的那一个,也是饭桌上大家把焦点转移到他这里的时候,她帮着喻泽解了围的那个,印象里面很机灵冷静的一个姑娘,怎么现在看起来有点傻。

  “喻泽让你过来的?”喻润挑起一边的眉毛,长长的头发几乎遮住眼睛,头发下面的眼神不能算和善,但是到底比刚才那种随时要揍人的阴狠表情好了很多。

  问完之后不等孔安槐回答,就面无表情自顾自的自问自答:“我很好,没受伤,出来的时候带了钱包,不会饿死也不会冻死。”

  ……也就是说,孔安槐的任务全都完成了。

  孔安槐刚才因为喻润低着头,心一软激发的满腔关怀就被这样一盆冷水浇了下来。

  她在原地踌躇了半天。

  然后咬了咬牙,把围巾手套往喻润身边一放,还没等皱着眉头嫌弃脸的喻润开口,她就又从自己随身带的包包里拿出一个面包。

  兔子脸,鼓鼓囊囊的,耳朵因为放在包里已经变成了残疾的样子。

  “红豆馅的。”孔安槐哄孩子一样晃了晃手上的面包,然后伸手拉住了喻润的手,摊开,把面包放在他手里。

  喻润手凉得跟冰块一样,孔安槐皱了皱眉,弯腰把放在一边的手套拿过来,拿开面包,放上手套,再放上面包。

  似乎终于觉得满意,难得做了一回姐姐的孔安槐笑眯了眼。

  喻润的手动了动。

  他手背下面是孔安槐软弱无骨温暖的手,手心上面是同样柔软的灰色兔毛绒的手套,还有一个兔子面包。

  “兔子跟你到底有什么仇?”难得被关怀的喻润突然开口,问得却是莫名其妙的话。

  孔安槐现在已经不记得自己当时是怎么回答他的了,但是她挂在背包上的钥匙扣应该就是那时候丢的。

  现在想想也觉得好笑,那个丢掉的钥匙扣,居然也是只兔子。

  孔安槐躺在床上在黑暗里微笑。

  其实生活远远没有她当时想的那么严重,喻泽事后跟她解释,喻爸爸并不是她想象中的家|暴,确实会动手,不过大部分时间打得都不是喻润而是家里的家具。

  这虽然算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家|暴,但是到底比她一开始脑补的好很多。

  喻家确实是偏心品学兼优的喻泽多一些,喻润也确实是在备受冷落的环境下长大的,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在喻家这种学霸频出的家族里也是个异类。

  偏偏这个异类还不愿听从长辈对他的规劝,十成十的继承了喻杰涛的坏脾气。

  按照喻泽的说法,喻润十六岁以后,家里的冲突百分之八十都是喻润先起的头。

  喻润,其实并没有他看起来的那么可怜。

  孔安槐甚至怀疑喻润应该是知道自己有心软这个毛病,有时候会把他自己的可怜情绪放大好几倍。

  大部分时候,孔安槐明知道是在装可怜,却也还是忍不住去关心。

  人与人之间,第一次接触的印象往往会影响事后的判断,孔安槐和喻润,就是一个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