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庶媳第113节(1 / 2)





  就像粗胚遇上细瓷了。

  邵大夫人又听说芸娘是穆莳之妻,又夸穆莳,“那时候三公子去西北剿匪,那叫一个厉害,又听闻三公子去福建剿倭寇,连斩倭寇几百首

  级,真真是英雄出少年。”

  在邵大夫人眼中,穆莳的形象还是那个鲜衣怒马的公子哥。

  芸娘不禁捂嘴直笑:“现如今我们府上,我夫君是三老爷了,他也三十几岁了,您还提少年,看来是他生的太年轻了。”

  邵大夫人还就喜欢芸娘这种性子的,立马哈哈大笑。

  这笑声震的苏氏有点不舒服,但她性格温顺不敢多说什么,陈氏则是羡慕的很,不管怎么说,夏氏夫凭妻贵,值得她借鉴。

  接着小辈们也都过来见了邵大夫人一面,元淳在西北混熟了的,一见邵大夫人就十分亲近,再下边的弟弟们年纪都还太小邵大夫人自有礼物相赠。

  邵大夫人对男孩子稍微客气些,对小姑娘们就爱不释手了,尤其是看到姝丽之后,就大发感慨,“三公子相貌生的俊,三夫人也是,也难怪居然生出如此标致的姑娘来。”

  “要我说我们姝丽还小,还是她大姐姐生的是花容月貌,性子又好,又娴熟女红,真真是我大嫂子教的好。哎呀就是女儿家不比儿子,日后出了门子就跟挖了心肝儿一样。”

  在内,芸娘未必喜欢元凤,但是对外,元凤好,家中的姑娘们名声才好。

  再者大哥大嫂已经做到这个地步了,芸娘如今也知道得饶人处且饶人,就像元凤如今对她颇为恭敬,行事也稳重大方了许多。人在年纪小的时候,容易有些偏执心里,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这些话林氏听了熨帖的很,只见芸娘起了头之后白氏几人也纷纷明里暗里夸奖元凤。

  邵大夫人听了又满意了几分,往往家族不和常有,牙齿总有碰到嘴唇的时候,但元凤的亲戚们几乎是人人都夸赞,无一人说不好,也无一人阴阳怪气,可见是个好的。

  她脸上笑意更大,再吃到听闻是元凤做的一道羊羹,尝了一口,更是夸了又夸。

  一时,宾主尽欢。

  林氏则对元凤道:“你三婶今儿可是为了你,说尽了好话,邵大夫人是个外粗里细的女子,邵家在西北经营多年,是实权

  派人物,出手也十分大方,送你的那几盆上品珊瑚,寻常人家可拿不出手。”

  元凤愧疚道:“女儿知晓了,那日三婶归来时,女儿其实已经表达过歉意了。”

  “咱们女子虽然生长在内宅,但不能过于困囿于内宅,否则成日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家不成家。”这是林氏的肺腑之言。

  就像段姨太太这些心理,她可以告诉女儿,但真没必要。

  段姨太太若是把这些心思用在正道上,当年就不会走错了路,到现在还要用这种手段好像来抢走她的婆婆,故意恶心她。

  她也是有点难受,但是她并不希望自己降到同段姨太太一样。

  陷害别人,去抢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些她都不屑。

  是,她是可以在段姨太太的观音像上动手脚,但那样做了,她和段姨太太有何区别?只能说明,她比不上段姨太太。

  就像三弟妹说的,她马也骑的好,管家也管的好,甚至上上下下就没有人比她更会和人打交道了,甚至待人宽厚……

  难不成这些优点还比不得段姨太太那些画儿,她就是她自己,何必真的降低身段。

  再者,侯爷已经在她身上摔过跤了,若是他自己没有定力,那么到时候名声损害的也是他,元淳已经是世子了,也经过三叔穆莳的劝告,早早去了西北大军,在军营里也是有名的小将军,并非什么纨绔子弟,该担心的是段姨太太。

  元凤了然,“女儿知晓了。以前您总说家和万事兴,女儿不解,如今看来确实如此。”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日后去邵家也是要做宗妇的,得心胸广阔一点。像你三婶这样的人,她能力很出众,有野心,这样的人就不能一味打压,得看到她的长处,关照她的短处,她自然会服你。若你这个做宗妇做大嫂的,看不到底下人的长处,一心想着要打压别人,本来没那个心思的人都会同你斗起来。”

  有时候宽厚并非是真的软弱,而是海纳百川。

  元凤受教了,如果不是爹娘释放善意,那三房随便说几句坏话,邵大夫

  人绝对心有芥蒂,她就是嫁过去了,日子也未必好过。

  第173章 一更

  夜晚,月光倾泻在河中,仿若玉带一番,波光粼粼,缓缓流动,天上的星子伴随着月光,众星托月,在静谧的夜空愈发显得如梦似幻。

  芸娘还是头一回在这样的地方坐着欣赏天空,显然孩子们也是一样,元澄忍不住指着天空道:“娘,那里真的是银河么?”

  “是啊,那就是王母娘娘用钗子划下的银河。”

  侯爷顺利下葬后,穆莳就带着芸娘同孩子们一道过来小庄子上了,孩子们也没有住很远,姝丽还是住他们夫妻的次间,元澄就在隔壁院子住着,这让她们夫妻同子女的关系很是亲近,这也正是芸娘想要的。

  她本身就不是个感情特别充沛的人,旁人对她不好,她不会自怨自艾,会很快划清界限,余生也只有这一儿一女,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更加不会再想多生了。

  所以,这一儿一女都是她的宝贝。

  穆莳看着打哈欠的姝丽,对乳母做了个手势,乳母忙把小姐抱了下去。

  芸娘看了看儿子:“你也休息去吧,可怜见的,明儿还得早起呢。”

  以前在程家附学时,程家的一位先生教的十分不错,这次回京,穆莳便请了这位先生过来,还允许他携家眷一起来,给予了丰厚的报酬。

  那位先生也对元澄愈发严厉,若非今日是初到庄子上,也不会有片刻歇息。

  可即便这样,元澄依旧很感激爹娘,她们只要闲暇时候都会带自己出去玩儿,即便是读书,读完了,就不会要求很多,反而让他吃的开心玩的开心。

  “是,那儿子就先回去了。”

  “嗯,小心脚下,夜深露重,回院子里了要好生照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