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3章说得好!(1 / 2)





  慈善晚宴现场。

  胡杨刚刚回到座位没一会儿,便收到了妹妹胡嘉欣发来的微讯消息,顿时就是一怔。

  “你怎么知道?”胡杨好奇的问了一句。

  “哼,什么事瞒过我啊!”胡嘉欣回。

  “鬼精鬼精的……”

  “别忘了帮我要签名!!”

  “好吧,我尽量……”

  胡杨随便回了一句,然后便收了手机。

  “哟,你竟然也拍了东西?”

  这时,办完支付手续的钟万明回到了座位,由于刚刚不在现场,他倒是错过了胡杨拍下山水画的过程。

  “像钟总学习,为慈善事业做点贡献嘛。”胡杨轻轻耸了耸肩。

  闻言,钟万明顿时老脸一黑,他那五十万可是真正的“做慈善”了,因为,刚刚不死心的他又找了一位在现场的古玩行家,鉴定了一下他拍下的鼻烟壶,结果与邢子良的判断一样。

  两位大行家都做出了同样的判断,那么,他拍下那件鼻烟壶是真品的概率就太低了,也就是说,他花了五十万却买下了一件价值一千块左右的东西,这可真是做慈善了!

  故此,胡杨一句做慈善刚好说到了他的痛处。

  “是吗,那你又捐了多少?”钟万明冷声问道。

  “我可没有钟总那么的大手笔,只捐了十万而已。”胡杨耸耸肩。

  “那也不少了。”钟万明一脸玩味的说道:“不知道胡兄弟拍了什么好东西,能不能拿出来让我开开眼。”

  “钟总若是想看,自然没问题。”

  说着,胡杨直接把那副画拿了出来,然后稍微清理了一下面前圆桌,便把那张画展开在了桌子上。

  事实上,胡杨也想仔细看看这幅画到底为什么那么值钱。

  而胡杨把画一打开,整桌人的目光自然而然都落在了这幅山水画山,尤其是,钱宗来更是兴致昂扬,毕竟,他对古玩字画本就很感兴趣。

  这幅画描绘的是秋日山景,画中景物颇多有山岭、溪流、田野、密林、落叶,采用的是由远及近的描绘方式,层次感很强,用笔线条流畅灵活,抛开作者不谈,倒也算是一幅上乘的作品。

  画倒是一副好画,但这些景物叠在一起却让胡杨感到了一丝悲凉之感。

  目光下移,落在了这幅画的落款处,从浅红的印章中可以看到四个古体字:苦瓜和尚。

  这“苦瓜和尚”是清初著名画家石涛的自称,这一点倒是与汪大海介绍的相符。

  只不过,在苦瓜和尚的印章旁边还有一个印章“樨堂”。

  一幅画上出现两个印章或是多个印章的情况其实也很正常,因为古人在观赏完一幅画之后,如果特别喜欢通常也会留下自己印章,甚至是写上几笔作为批注,这大概便是最早的“弹幕”了,而历史上最有名的弹幕君就是“乾隆帝”了,他最喜欢在各种名画上题词,印章,以至于,许多画本来价值连城,可因为他的印章或者题词而贬值不少。

  而除了这种情况之外,有些人在购入一副画时,为了证明这幅画已经是自己所有,也会在上面印章。

  因此,一幅画山出现两个印章的情况十分常见,这个倒是没什么稀奇的。

  胡杨毕竟是历史系出身,其实无论是“苦瓜和尚”还是“樨堂”他都还算了解。

  苦瓜和尚是石涛的自称,而樨堂则是清代另外一位著名画家、印刻家高翔的别号,只不过,他多数时候都是用“西唐”这个号而已。

  而有意思的是高翔与石涛是非常好的朋友,所以,两人的印章出现在同一幅画上也就不奇怪了。

  只不过,这幅画上却有一个大bug,那就是作画的时间,落款的时间是,康熙四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709年,可是胡杨记得那位苦瓜和尚貌似1708年初就过世了,那么,他怎么又会在1709年作画呢??

  这绝对是一个大bug!!

  心念及此,胡杨又拿出手机搜索了一下石涛此人,果然是1708年初就过世了。

  那么,这幅画就有大问题了。

  难不成一个死了一年的人还能复活作画??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哈哈,胡兄弟,你这十万块花的可真值了!”

  这时,一旁的钟万明忽然哈哈大笑起来。

  “钟总此话怎讲?”胡杨看着他问道,而钱宗来也一脸好奇的朝他望了过去。

  “这画是清初的画家石涛所作不错吧??”钟万明眼露玩味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