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家小竹马第39节(2 / 2)


  再后来——

  等他消气想去找人的时候,却听说赵锦绣落水了。

  即使已经过去这么多年,谢池南也依旧记得那日他在听到这个消息时的心情……心跳仿佛在那一瞬间停住了,呼吸也仿佛没了,明明那是个艳阳天,他却像是被人当头泼了一桶冰水,让他四肢百骸都像是被冻住了一般。

  “你怎么又开始了?”

  赵锦绣有些无奈,“我不是和你说过吗,那事和你没有关系。”

  虽然她的确是因为谢池南丢下她才气呼呼跑到那个鬼地方,可要怪也只能怪她自己不小心,好好走着路都能摔倒,偏偏运气还不好,直接踩着一颗石子,身子一晃就直接一头扎进了水中。

  看着明显情绪还不大好的谢池南,赵锦绣直接使出自己的杀手锏,她抱着他的胳膊不住晃动,就跟小时候和他耍无赖撒娇似的,“别不开心了,我现在不是安然无恙活着吗?”又换了个话题跟人说,“你还没去看过你的院子呢,走,我们一起去看看,你肯定都要认不出来了。”

  她说完就直接扯着人的胳膊往前走。

  谢池南任她带着自己往前,头顶是满天星河,两旁也挂着灯笼,他的目光从始至终都落在赵锦绣的身上,他能够清晰地看见少女的侧脸,即使是在这夜里也透着春光一般的明媚,那是一种可以冲破一切黑暗的明媚。

  “赵锦绣。”他看着人,忽然喊了她一声。

  “嗯?”

  赵锦绣驻步回头,手却依旧握着他的胳膊。

  “等找到那个人了,记得和我说一声。”看到少女略带疑惑的目光,他轻轻抿唇,低声,“我也该谢他一声。”如果不是那个人,他或许已经失去赵锦绣了。

  赵锦绣在短暂地怔忡后,笑着应道:“好啊。”

  不过应该很难吧,这么多年过去了,什么法子都试过了,可救她的那个人就像是凭空消失了一般,她心里有些气馁,但转头却又笑了起来。

  她看着头顶的星空,见那璀璨星河,弯月轻勾,笑着说,“不管能不能找到,我都希望他能一辈子平安喜乐。”

  谢池南看着她,未说别话,只轻轻嗯了一声。

  ……

  林斯言也看了一眼头顶的星空。

  他已经用过晚膳也已经整理完今日的功课了,时间有些长,他抬手捏了捏酸胀的肩膀和脖子。

  眼前轩窗大开,恰好能看到外面的沉沉黑夜以及那挂着星河的夜空,他半抬下巴看着那夜幕中闪烁的星河,看着那一弯明月,可他那双点漆目却是一点情绪都没有,即使看到流星划过也未染波动。

  那里有的只是经年不变的淡漠和深邃,就好似这世间没有一件值得他情绪起伏的事。

  可他也不是从小就这样。

  他也曾笑过哭过,也曾有过期待和失望。

  父亲被召去燕京的那一年,他坐在晃荡的马车里,听着爹娘在一旁笑说着以后,他就握着车帘看着不远处的城门,那是他从未见过的巍峨壮丽,他能够看到穿破云层的高楼,也能看到城墙上飘扬的旗帜,不同模样的人走在路上,有蒙着面纱的波斯女坐在骆驼上摇着驼铃唱着歌,也有仗剑天涯的浪子抱着双手骑在马上。

  那是一个他从未见过的天地,多元、包容、广阔也耀眼。

  他听着父亲在他耳边絮絮说着以后的安排,说着燕京城有哪些好玩的地方,他便安静地听着。

  那个时候——

  他是真的以为他们一家人能够如他们期盼的一样在燕京城好好住下去。

  前景也的确算得上是不错。

  父亲在家乡不过是个七品知县,可他为人刚正不阿又从不贪墨百姓的钱财,上任几年就断案无数,是人人称赞的青天老爷,名声传到燕京的时候,朝廷便下了旨,把他召到京中让他进了大理寺。

  父亲满心以为能在燕京城大施拳脚。

  可燕京城是什么地方?走几步路就能碰到权贵的地,官官相护,死了人拿点钱打发了就是。偏偏父亲学不会那一套,到燕京还没半年就得罪了不少权贵,以至于最后落得那样的下场。

  “叩叩叩——”

  敲门声打断了林斯言的回忆,他眨了眨眼,又不动声色地垂下眼睫,等穿着蓝色碎花布衣妇人推门进来的时候,他也已经站了起来,看到她手里端着的托盘,他微微皱眉,“不是和您说了,我不需要。”

  “我也没事做,想着你还要看书就给你做点。”妇人语气虽然温柔,却有一丝怕被拒绝的怯弱。

  林斯言便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他沉默地抬手接过,“我来吧。”而后便端着托盘放到了桌上。

  身后妇人就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

  妇人姓冯,今年还没四十,却因过往的磋磨早早地呈现出老态,两鬓斑白,脸颊消瘦,就连眼周也已有了细纹,却还是能看出这是一个温柔的女人,只是这世道对穷人而言,温柔从来没有什么用。

  世人皆爱欺柔善。

  当年林父获罪,林斯言跟其母亲冯氏从燕京一路来到这雍州城,本想投奔外祖一家,可彼时,林斯言的外祖父母皆已离世,当家的舅舅和冯氏也不是一个娘胎出来,自然不会拿真心相待,尤其听说林父还获罪,更是不肯让他们留在家中。

  林斯言亦不想留。

  他一直都不喜欢那位精明市侩的舅舅,与其在他家,倒不如他和母亲自己在外头租一间屋子。

  可母亲却觉得他们说到底也是一家人,便是从前关系不算好,危难关头也不会真的不管,何况他们一个女人一个小孩,去了外头若碰到贼人可怎么办?

  再说她也不白住,给了银钱,平日衣食起居也不需要他们提供,只要一个容身之所就好了。

  恰好那时舅舅做生意出了问题,需要一大笔银钱,那对精明的夫妻便把主意打到了母亲带来的钱财上,两人苦苦相求,母亲便也只是犹豫了一下就全给了他们。

  她那个时候天真地以为只要将心比心,一家人就能相互相助,她对别人好些,别人也能对她好。

  可后来呢?

  生意的事解决了,没了银钱的他们也就成了无用之人,寒冬腊月,隔日就是除夕,他和母亲却被人如赶乞丐一般赶出了家。那会他这柔善了半辈子的母亲才终于知道原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称为家人,也不是所有人都会以德报德。

  这世道多的是以怨报德之人。